【舞蹈秋天 舞蹈知識力】提煉鮮活日常、捕捉失衡的親密關係
中國備受矚目「身體派」獨立編舞家古佳妮
文 / 陳然
儘管今時今日現代舞在中國大陸仍處於邊緣地帶,但隨著社會的開放和發展,近十年從國內主流舞蹈界到演出市場,對現代舞抱以的關注正越來越多。《紐約時報》2012年發文《現代舞在中國蓬勃發展自己的語言》(Modern Dance Comes Into Its Own in China),聚焦於陶身體劇場、北京當代芭蕾舞團等在國際舞台受到矚目的舞團的生存境況。而在2013年後,以《舞林爭霸》(So You Tink You Can Dance中文版)為代表的電視娛樂節目中,作為評委的舞蹈家金星,以及參賽的一批獨立現代舞者,都或建立、或拓展了大眾對於現代舞的認知。在北京、上海、廣州這些大城市,藝術節、展演平台林立,年輕一代的現代舞人也擁有了更廣闊的空間去施展才華。
中國大陸的現代舞始於20世紀初葉,後因新中國建立後的一系列政治運動被迫中斷,至上世紀80年代才逐漸復甦。彼時,廣東舞蹈學校校⻑楊美琦率先將現代舞引入教學,創辦了現代舞大專班,引入國際主流的身體技術和美學,培養出了金星、沈偉、王玫等知名編舞家。90年代,在這個班的基礎上成立的廣東實驗現代舞團,成為中國大陸第一個職業現代舞團。幾年間,舞團網羅了桑吉加、邢亮、侯瑩、趙梁等一批優秀的舞者。在這個體系以外,還存在著一批野蠻生⻑的獨立藝術家團體,北京文慧、吳文光的「生活舞蹈工作室」,田戈兵、王婭婻的「紙老⻁戲劇工作室」,上海獨立藝術家聯合體「組合嬲」,濟南李凝的「凌雲焰肢體游擊隊」,他們的創作包含舞蹈或肢體劇場元素,靈感基於藝術家對社會現實的感受,帶有強烈的實驗性與批判色彩。
出生於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活躍在海內外舞壇的編舞家中,既有陶冶、謝欣、李超等由身體技術、身體美學入手的編舞家,亦有二高(何其沃)、楊朕這樣以舞蹈劇場為手段,觀照中國社會歷史與當下的編舞家。如果將中國當下現代舞創作的兩股趨勢粗略劃分為「身體派」和「社會派」,那麼古佳妮應屬於前者。即將於今年兩廳院「舞蹈秋天」上演的《插銷》,就是她的最新作品。這個29歲的女生和陶身體劇場的掌門人陶冶一樣,曾是北京現代舞團的舞者。一手將陶身體成功推向國際的藝術經紀人方美昂(Alison Friedman),如今打理著古佳妮的國際巡演業務。方美昂眼中,古佳妮是一位極具潛力的編舞家,其強有力的動作語彙,在一眾走抒情、柔美路線的中國女性編舞家中尤為突出。
在開始獨立創作以前,古佳妮卓越的身體能力就已受到業內矚目。從北京現代舞團單飛之後的一段時間,她以獨立舞者的身份輾轉於侯瑩、田戈兵、提諾.賽格爾(Tino Sehgal)、傑宏.貝爾(Jérôme Bel)等編導的作品中。她的肢體質感充滿矛盾,乍看冷峻而硬朗,細品又不乏細膩、溫情。令我想到侯瑩所說的:「當你很理性地表達身體時,身體反而會很感性。」
對於古佳妮,舞蹈是反思自我的工具,重要的不是跳舞本身,而在於不斷構建與打破的過程。她的舞作往往提煉自日常鮮活的瑣碎。與眾多出色藝術家合作過的她自言,很少受大師前輩的影響,創作動機更多源於對人的興趣。她嘗試將人自身的敏感度、人與人相處的分寸感所體現出的迥異的能量與速度編入作品。
「關係」是她現階段兩部全⻑度作品的關鍵詞。雙人舞《右一左一》捕捉人類複雜、失衡的親密關係。兩位女舞者在台上擁抱彼此、依附彼此,同時亦控制、擺佈著彼此,關係之中暗含暴力色彩。音樂中大量採樣取自編舞家的生活,她的切菜聲、走路聲、滾筒洗衣機聲,甚至是貓的叫聲。整體呈現上,古佳妮選取抽象無情節的方式,不試圖去講述一個有頭有尾的故事,而是提供一種強大的沉浸感,將觀者引入她所編織晦暗不明的情境中。沉浸也不是全然的沉浸,還保有一分理性,冷冷地遙望,並不捲入。
在《右一左一》裡,古佳妮使用隨處可見的桌子為道具,使用方式很有想像力,比如把桌子斜立在背景充當空間構圖的元素,以及將桌子豎起來,舞者倒吊在桌腿上,身體垂落。在《插銷》中,古佳妮採用了枕頭這樣的日常物件為道具,玩法也頗為精采。說到枕頭,很容易使人想到讓.維果(Jean Vigo)電影《操行零分》裡羽毛飛舞的「枕頭大戰」。枕頭帶給人的聯想更多是柔軟的,親密的。《插銷》裡的枕頭卻是六十多個沉甸甸的蕎麥枕頭,每個重達12斤,體現的是重量感。當枕頭累砌起來,還可成為建築的結構,可供支撐。在古佳妮看來:「人每天睡覺躺在枕頭上,有很多時間和枕頭在一起。枕頭承載著頭部,裡面有人的思考、人的慾望,它應該是厚重的。」她在《插銷》裡嘗試了各種物理性的傾倒方式,直到三名舞者都突破體力極限,最終從表演行為進入到生理反應。
图 塔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