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拍摄 樊丛 华栋
PHOTOGRAPHER FAN CONG,HUA DONGi
2022.7.6-9 9:00-18:30 北京BEIJING
关于课程 ABOUT THE COURSE
-
阿斯汤加口令课
阿斯汤加瑜伽(Ashtanga)是古老的瑜伽体系,最早由Vamana Rishi记载在Yoga Korunta里面。练习者会获得更好的内循环系统,日益强健而轻盈的身体,和更平静的内心。在此次工作坊中,我们将在查子鸣老师带领的序列下体验计数法(计数法是练习Ashtanga的唯一方法),在呼吸、收束、凝视点着在同一时间和空间的流动状态中,感受“三位一体”的运动冥想,使呼吸和思维能够处在和谐的空间里流动。查子鸣擅长瑜伽经典流派阿斯汤加课程和理疗修复(腰背修复)。查老师在十三年的练习与教授经验中,尊重每个学生的能力和极限,通过安全有效的科学方法帮助学生统一生理结构与瑜伽体式。让学生直接面对自己的身体,在瑜伽的练习中,从体位法逐渐过渡为探索内在的过程,学会内观与自我觉察。
-
身体意向导出(身体研究)
身体作为我们面向外界的主体,其运作和行动投射着我们的潜在动机。它结构复杂且精妙,纵横交错的各个系统为我们与外界的沟通实时提供着不同层面的支持。我们通常看得到身体语言的传达作为结果,在情感和抽象的层面,那这些意象在物理层面由何而来,亦或将引向何种广域。这些细微的变化时而被捕捉,时而并不被。假如不在头脑情绪的主导下,如何通过身体尝试表达,亦或因为身体质感的变化而反哺于心理。本次工作坊王宣淇将通过多年的舞者历程,引导参与者在觉知中共同实践和探讨身体的变化如何去作用意象,以及通过这种身体意象带来可视的“语言”。
-
在“模式化”的环境里如何让身体回归自由
“习练多年,身体经常在毫无觉察之下出现模式化的动作和发力方式,主观经验已经替代身体。如果我们适当放下一些主观意识,身体可能会有更多的选择。”赵凯以个人境况为出发,基建于身体技术去观测“限制”与“自由”,在身体的探索中实践与分享新的发现。
-
身体与即兴
通过一系列练习启发身体的深层感知通道,再引导想象力开发身体,探索每个人独特的身体视⻆和身体表达方式。
吴孟珂 荷兰籍舞蹈家,出生于台中。前荷兰舞蹈剧场一团驻团舞者(NDT)。担任荷兰舞蹈剧场舞者期间,曾与众多艺术家及编舞合作,包括NDT艺术总监基里安(Jiri Kylian),以色列巴希瓦舞团艺术总监欧哈德·纳哈林(Ohad Naharin),瑞典籍编舞家马兹艾克(Mats Ek)等,她以专业表现深受荷兰媒体与观众的喜爱。自2015年起,吴孟珂担任享誉欧洲的荷兰舞蹈剧场夏季密集工作坊NDT Summer Intensive 师资,并于2016年起连续筹办身体微旅行计划;2020年参与挪威艺术电影American Moth。目前作为自由身份,吴孟珂在实践中开启更多关于舞蹈、戏剧以及表演的可能性。
-
陈氏太极的风格与特点
景建军在多年的习练中,不断揣摩陈式太极拳独到且深奥的拳理,务求融会贯通独到的并且将⾃⼰教学养练的⻅解,融⼊其独创的《太极⼤师教学系统》之中。他独特且深⼊浅出的教学⽅法,能够巧妙的启发学⽣对太极⽂化⽞奥的内涵产⽣深层理解。本次景老师将通过陈氏太极18式引入太极身法(螺旋缠丝)与各部位的发力练习,太极身法也称“太极缠丝”,是外走弧线内走缠丝的练习方法,通过发力以及太极的逆势呼吸练习感受阴阳虚实的转换。参与者将在太极的基本要领及技击应用的铺垫中领略太极拳的文化内涵。
-
声音与视觉创作分享
甘健的作品以沉浸式视听现场为其核心表达的方式。他对低频脉冲、微声、空间残响等特定声音进行细致处理与排列,以通感为基础,创作出高度同步的实时生成的视觉,呈现一个集中的,关于速度、光、空间与极致工业之美的视听现象。在这次分享中他将从个人创作起始,延展至构建过程,以及其美学表象下隐含的哲思视角。
-
在自我再创造
“自我再创造”工作坊,从中国民间舞的素材开始,展开一系列不同角度的身体实践。重要的不是成为某个标准化的民间舞(或民族身份),而是通过学习不同身份的表达,启发我们对自我意识的反思,并以此进行新的创造。“自我”不是某种标签,而是与“当下”息息相关的状态。在自我意识与传统素材的互动中,工作坊希望激发出新的想象和创造力。
郭睿出生于重庆,现为居住在广州的自由艺术家。郭睿的舞蹈学习背景包括中国民间舞(北京舞蹈学院)、现代舞(香港演艺学院)和当代舞(比利时 PARTS)。在欧洲,郭睿接触了不同的舞蹈观念,其中以来自纽约贾德森舞蹈剧场的后现代动作研究(Judson Church Movement Research)影响最深远。在过往经历开放、 多元的舞蹈氛围的影响下,郭睿拒绝接受过去固定的关于舞蹈的定义和分类,不断挑战和探索舞蹈/动作的边界,并丰富/颠覆舞蹈的概念。与此同时,郭睿通过教学、工作坊、创作合作或讲座的形式不断组织成新的艺术语言并发起提问。
-
策划幻觉:以展览的名义
本场工作坊预设的一个前提,是艺术家在创作之中,不仅展示掌握一种表现的技巧,更展示了重新塑造的内心世界之外化,并将观众卷入这种构建的幻觉之中。在策展人转译的工作中,他们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中放大这些幻觉,并有效地传递给观众。策展人杨紫将试图在本次工作坊中,将这一类的工作机制做出阐释。
杨紫 独立策展人,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他于2020年获选为首届“希克中国艺术研究资助计划”研究学人,并担任画廊周北京评委;2019、2021年担任年度华宇青年奖初选评委;2017年入围Hyundai Blue Prize年度艺术大奖。
-
翻开一个舞蹈制作人的秘密账本
“制作人或监制常见于电影、电视、音乐等娱乐行业。在表演艺术领域这个职能相对较新,角色分工也比在上述娱乐行业模糊。宏观地说,制作人是统筹作品从无到完成面世的人;他的职能又因应作品的规模及性质变化很大。从个别舞蹈作品,小剧场演出季,到大型舞蹈节及国际交流平台,每个项目从无到有,制作人手上都牵引着不同的线,每条线有自己的规律而又互相关联,影响着项目最终的面貌。除了赤裸直接的金钱损益,每条线都意味不同的投入与成效,要如何运筹帷幄,便要算好每盘“账”了。” Karen将通过其个人丰富的经验,及其身处不同文化的在地历程,从舞蹈制作人的视角展开关于舞蹈、关于剧场以及关于人的连接。
Karen Cheung(张月娥) 现任西九文化区表演艺术(舞蹈)主管。她于2004-11年期间曾历任广东现代舞团经理,行政总监及GMDC小剧场监制(2004-11);并曾出任广东现代舞周总监(2011-16),及北京舞蹈双周节目总监(2012-19)。她于2017年获委任为城市当代舞蹈团中国发展主管,同年在香港主办了首届城市当代舞蹈节。她也是东亚舞蹈平台HOTPOT的发起人之一,该平台是由城市当代舞蹈节与南韩首尔国际舞蹈节、日本横滨国际舞蹈节结盟成立的全新艺术节网络。